当时做这个决策也不是没有过犹豫,因为毕竟工作17年了,能不能考上是个未知数,就说外语吧,放了17年没动。最后,艾丰一咬牙对妻子和朋友说:“试试吧,考不上,丢点脸也丢不到哪儿去。”
当时报考要由工作单位开证明信,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去报考。台长赵正晶先后和他谈了三次,累计时间8个小时,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:电台要重用你,不要走。艾丰说:“我只是试一试,多半考不上。”赵正晶说:“你肯定考得上。”最后还是请编辑部主任田月华说情,田月华对赵正晶说:“现在提倡向科学进军,这是国家的政策,你不能阻拦人家。”这样才算勉强同意了。
政治考题是胡乔木出的,非常难,如果按60分及格算,70%的人都不及格。答案出来以后,有人评价说胡老自己在考场答都可能不及格,因为他不是花三个小时想的这个答案,可能是一天,甚至比这还长。艾丰虽然在电台当过理论时事组组长,政治科目也应该是他的长项,但考完后心里也不踏实。当人家告诉他仅考了75分时,他禁不住心里就咯噔一下,砸了!后来人家告诉了他内情,他才将心放到了肚中,因为他这75分可以换算成90分呀!
那年考试科目除政治外,还有外语、新闻业务、新闻理论基础,另外包括一篇作文《我热爱党的新闻事业》。艾丰没想到自己的作文考了90分,外语呢,竟也考了85分,所以一下子考中。当时新华社为此发了一个消息,说“文革”后首次研究生考试发现了人才,艾丰就是例子,《人民日报》等各大报纸第二天都刊发了这一消息。这样,艾丰还没进到新闻系就已经令人瞩目了。
三年研究生的学习,艾丰是拼过来的。每天听课和自学,没有在夜里12点以前睡过觉。研究生三年做了什么事情呢?一、所有的功课以优或者良通过。二、通过了两门外语——俄语和英语(大学学的是俄语)。三、在各种报刊上发了10万字的文章。四、翻译和出版了一本美国新闻采访学著作《新闻报道与写作》。五、写了33万字的《新闻采访方法论》专著。
“那几年,我精力也好,正好被‘文化大革命’压抑的能量也可以说爆发出来了。那时候生活条件很差,生活费一个月就20块钱,晚上喝一碗粥,买两个火烧,吃一个,留一个,拿回来做夜宵,然后读书、写作到12点或者凌晨1点,天天如此。”
1981年研究生毕业以后,艾丰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人民日报社记者部,开始的三年在部里做编辑,多数时间值白班连晚班。但他总是不忘采访,这期间,他抽空采写了《水,让我们重新认识你》、《现代化的觉悟》、《重视城市的中心地位和作用》等一批有影响的报道。
。 想看书来
40岁考研(2)
1983年后,艾丰终于正式转为机动记者组记者。当时的机动记者组只有十几个人,都是老资格的大牌记者。艾丰很高兴能够与这些20世纪30年代、40年代、50年代初期参加工作的老同志一道工作。在陈勇进、林里、顾雷、金凤、柏生、马鹤青、许仲英这些大树下面,他觉得自己是一棵小草。他虚心向这些老同志学习,自己也发奋工作,努力创新。他在记者生涯上阔步前进,1985年他成为《人民日报》第一批也是由国务院职称办批的全国第一批高级记者,一步到了教授级的最高级新闻职称。
txt小说上传分享
“把著名经济学家放在前面”(1)
艾丰的第三次人生重大选择,是下决心研究经济问题。在此方面的建树,不仅使他获得了著名记者的头衔,还获得了著名经济学家的称号,极大地延伸了他的工作和成就。
1986年底,人民日报社组建经济部,艾丰成为经济部主任。
如果说40岁考上研究生是一个成功的自主选择的话,再以后,对已经当了《人民日报》经济部主任,在新闻界声誉日隆的艾丰来说,最重大的选择就是拓宽研究领域,从新闻研究转向经济研究。
艾丰说:“当了《人民日报》经济部主任以后,把主要研究方向转向经济,有两个原因。一方面,经济宣传工作性质本身‘逼’着我下决心研究好经济,自己对经济一点都不懂的话,怎么能组织好新闻报道呢?新闻工作就好像庖丁解牛,解得好,必须掌握两个方面的规律:一个是刀子的规律,这就是新闻手段;一个是牛的规律,这就是被报道对象的规律。新闻工作做长了,刀子是熟悉的,而报道对象却是不断变化的,必须花更多的精力熟悉他们。另一方面,有一件事深深地刺激了我:一些报社老同志退下来以后,不止一次找到我要求返聘,继续做记者工作。他们身体还很好,总要找些事情干,但做别的事又困难,还是当编辑、记者比较适合。我想,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活到这个年纪,到那个时候,找哪个主任来返聘我?返聘又能有几年?所以,一定要学一点‘离开版面能活’的本事。经济学知识就是这种本事。”
艾丰心里藏不住话,有了这种想法就表露出来。一次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新闻培训班讲课,艾丰就在开场白中说:“我现在到各地都受到欢迎,欢迎‘《人民日报》记者艾丰’。其实我明白,这8个字中,人们欢迎的主要是前面6个字‘《人民日报》记者’。欢迎前面这6个字,实质是欢迎《人民日报》的版面。如果没有前面6个字,只剩下后面两个字‘艾丰’,那才是欢迎我。”
艾丰的《新闻采访方法论》、《新闻写作方法论》等著作一直在业界奉为经典,培训班的学员们早就通过这些书和其他渠道对他的业绩耳熟能详了,因此异口同声地说:“你没有前面6个字,我们也欢迎你!”
“我知道,你们的话里有礼貌的成分。将来我真正再来了,你们可能也会对我表示欢迎,但那是礼貌性的,因为我对你们再没什么贡献了,所以我现在就要解决离开版面也能活的问题。我发现新闻界有一个悲哀,老记者到非常老的时候,特别是到退下来的时候,往往做其他工作很难,好像转转悠悠最后还得写稿,不好做别的事。不像老大夫,老了很值钱,记者老了不太值钱,和小青年一块儿去争版面很尴尬。老大夫不同,白胡子往那儿一坐,大家排队找他看,因为他有经验,而老记者就不是。能不能想一种办法避免这种情况……”
稍作停顿后,艾丰接着说:“这种情况根本的要害在哪里?要害在于记者离开版面不能活,不管你是多大的记者,闻名世界的记者也在内,离开版面不能活,你多好的东西都要体现在版面上。大夫没关系,大夫看病用不着什么版面,告诉你怎么抓药方就得了。我将来也会老的,现在我当个头儿,可以指挥版面,将来老了,没权指挥版面了,怎么活?所以,现在就该学一点儿离开版面能够活的本事。我发现经济可能是,你懂得经济,懂得企业,你不给人写稿,可以给企业进行诊断,给企业出战略……”
于是,在知天命之年,艾丰在新闻“把关人”的岗位上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经济和经济报道上,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关乎国家宏观决策的建议,并且把研究成果付诸实践,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包括“中国质量万里行”、“名牌战略”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型活动。
艾丰之所以能在“年事已高”时重做学生,并且迅速取得重大成绩,其高人一筹之处在于善于学习。他说过:“回想我的前半生,如果说长处的话,就是从小就喜欢学习,除了向书本以外,主要是向社会学习,向他人学习。我不看别人有什么缺点,也不要求别人有多高的水平,更不要求别人都正确,我总是能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,并能学到东西。这应该是我的一大长处。”
“把著名经济学家放在前面”(2)
在“万里行”和“名牌战略”搞得非常红火的时候,有一次,艾丰把手下的十几个人叫到一起聊天,他说:“我现在提一个问题,看你们能不能回答:你们都很尊敬地叫我艾老师,现在请你们说说跟艾老师学了什么,不用说多,说一点就可以,大小不拘。”
也许是由于客气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,大家笑而不答。
艾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 血面纱 空姐说礼仪 永恒之域 妖皇十三岁 穿成男配那万能小姐姐/那些大佬都对我神魂颠倒 走近司徒雷登 零号特工 角逐-最值得参阅的职场浮沉录 孽爱倾城妹妹 岁月不留痕:重遇20岁的自己 说话的魅力: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迈克尔.杰克逊复活记 无限生死簿 直击华尔街风暴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为何偏偏喜欢你 超完美飓风男友 植掌大唐 任你独断万古,总有熬死你那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