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,洞山良价禅师来到渤潭,看到寺里一位法师在渤潭边上向来往的行人说法,便也驻足聆听。只听得这位法师说:“也大奇,也大奇,佛界、道界不思议。”
洞山禅师觉得他没有引经据典,就这么任意言语,于是上前说道:
“我不问你佛界和道界,我只问您刚才说的佛界、道界是什么人?”
这位法师是寺院里很重要的执事,人称初首座。初首座闻言,默然不语。
洞山禅师追问:“你为什么不快说呢?”
初首座不甘示弱:“说快了,就无所得。”
洞山禅师驳斥道:“你连说都没有说,还谈什么快了就无所得。”
初首座仍然默默不语。
洞山良价禅师知道遇到对手了,随即改用较为缓和的语气说:
“佛与道都只是名词而已,你为什么不引证教义说法呢?说佛也好,说道也好,你引证教义来说不是很好吗?”
初首座也感觉时机到来,迫不及待地道:
“你所谓的教义是怎么样说的啊?”
洞山禅师拍掌大笑:
“得意忘言!”
禅者与禅者机锋相对,有时听起来不知两人说些什么,好像驴唇不对马嘴;但当事者在他们心应心的感受里,实在是至理在焉。
如洞山禅师要初首座快说,初首座沉默以对;初首座反问教义是怎么说的,洞山禅师说得意忘言。忘言的境界,才是真正的禅。这二人所进行的乃是不答之答。
所谓不答之答,就是答案与问题没有关系,却回答了对方。禅是需要悟的,说禅者若是将一切言明,听者便没了悟的机会,即使明白了些许禅理,一样是禅的门外汉。只有根据言说者的只言片语,经过自己的整理、体悟,发现那道理,才是真正的禅。
初首座和洞山禅师都是佛道高人,自然明白彼此的意思,因此外人看来的驴唇不对马嘴,在当事人眼中,却是至理禅机。
要让自己有所进境,需要具备的就是解读答案的能力。
有的问题是有固定答案的,有的则没有。有的问题找到答案后会对我们有所帮助,有的则无须寻找答案,只要知道那问题是什么,这问题为什么存在就足够了。如果一味沉溺于问题当中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就像一个人心情不好,可能是因为遇到了烦恼,也可能只是正常的情绪波动。若是一味追寻答案,有时不仅答案不可得,反而会让对方觉得更加厌烦。这时候,需要的就是不答之答了。看到对方情绪不好,就去关心他、爱护他,给他好心情。这样一切自然迎刃而解。
答案是因为问题而存在的,但并不是只为问题而存在。问题是需要答案的,但那答案未必就要一定跟问题相关。只有跳出问题看问题,而不是沿着问题找答案,才能让自己、让身边的人快乐起来。如果一味沉溺于问题,则是给自己划定了牢笼,反而被问题所困了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素媛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:四季流转而步履不停的爱情故事 少东换换爱 吞噬星空 我吃西红柿 慢慢来,反正也来不及 喏往事已成风 陪安娜穿过漫漫长夜 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 摆渡人2:重返荒原 最好的爱都写在童话里 皇家学苑Ⅱ 霸权之后(增订版):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 千金谋 皇家学苑Ⅰ 自省之书 皇家学苑III 秀逗娘娘痴情皇 圣女要嫁人:夫婿是你 小学问: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 罗天蓝秀儿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